close

長期服務國中、國小的高關懷學生,用舞蹈動作治療的元素,來進行動態情感教育的課程,在與他們相處的過程中,對自己的專業及情緒有更深入的了解,也希望藉由我的文字讓大家可以關注兒童、青少年的情緒教養議題。

圖/文 張瓊鎂 舞蹈動作治療師

 

課堂小故事:

學生們喜歡提早到教室裡來和我一起互動聊天,我們會一起遊戲及舞動的暖身後,開始了今天的主題。首先,拿出了專用的情緒小卡,這些卡片上的每一張皆有不同的情緒及姿態,參與的學生會挑選出自己看第一眼就很有感覺的卡片。

我會提供機會,讓他們創意地表示要怎樣玩這場遊戲,但是先不給他人看見各自卡片上的圖案,我建議他們用自己的肢體及表情,去表達這張圖片上的情緒。

其中有四位學生與我圍成一圈,他們舉手爭先的展示情緒小卡的內容,第一位學生做了表情與動作,那是一張躺在吊床上手枕後腦面帶微笑的狀態,讓其他人舉手說出自己猜想的看法,答對答案的人可以得一分,但這個情緒遊戲是沒有標準答案的,所有的答案都在表演者的心裡,由他說了算!

就這樣,有人猜了「放鬆」,另一位同學猜了「自在」,誒!兩個答案都對了。

另一位學生,展示了自己小卡的情緒,他表明會有10個答案喔!哇!天呀!一個表情及動作有10個意思?!

我們猜了包括:生氣、用力、憤怒、討厭、可惡、攻擊、過份、走開、過動和不知道......這些答案,出題的學生回說:「都對」!

這不就是我們常常在情緒中複雜情感交織在一起的感受嗎!

甚至,有時後無法說出這到底是什麼?!

只是就困擾著我們,在他人的眼裡,可能會認為這樣的人情緒起伏大或行為上有問題,但是如果我們可以有機會學習情緒帶給我們的訊息,有安全表達的管道,讓我們去看看到底這些情緒的背後的原因是什麼?

學著理解情緒的樣貌,是否才能夠更好的同理自己與他人?!

過程中,一位特殊的狀況也讓我思考另一位學生帶來的訊息,他不要和我們一起表演,自己挑選了情緒小卡後,獨自到教室的角落將卡片藏起來,一開始我還熱情的邀約他和我們一起玩,但後來發現原來這就是他所表達情緒的方式。

他臉上有固定單一的表情,總讓人看不出來他的喜怒哀樂,會輕易且隨和的答應其他人的要求並且配合。

在我們的課堂裡,許多時候與團體待了一段時間後,習慣性的跑到角落捲縮的坐著,常常是聲音最小也很容易隱形的學生。

我總是好奇的想著,為什麼他習慣用藏起來的方式,讓大家察覺不到他的情緒?甚至是他的存在?

我想起心理學裡「習得無助」的研究,當研究者對狗籠裡的小狗毫無理由的電擊讓牠無處可逃,到最後,就算是打開的籠子的門,小狗不再想逃出去也不願掙扎了。

課程的最後,我們選擇用這位同學的方式來進行遊戲,讓他將所有的卡片一一藏起來,藏在教室裡的任何想要放置的角落裡,再由其他人找出這些情緒小卡,慢慢地去發現他藏起來的情緒,然後再交給他。

他可以用自己的方式加入我們,同時也藉由尋找的過程中,一點一滴的被發現、被看見,而我們短暫的連結了,在一場下午的舞蹈動作團輔課。

舞動Blog 600X450.png

文章出處:https://www.facebook.com/notes/929513984243792/

arrow
arrow

    舞動飛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