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根據當代體現認知(embodied cognitive)科學研究學者Fuchs (2009)表示:
「心智不在大腦中;它不是只在任何一處,而是分佈在大腦、身體和環境中」
(原文 “the mind is not in the brain; it is not located in any one place at all, but is rather distributed among the brain, the body and the environment” )(p. 221)。
體現認知理論 認為,較高的認知過程會在感知符號上起作用,並且概念的使用涉及在體驗世界期間發生的感覺運動狀態的部分重新激活(Niedenthal et al, 2009)。神經科學研究認為鏡像神經元(Mirror neuron)導致了體現模擬(embodied simulation)和身體融合的概念是形成同理心的主要功能機制(Gallese,2009)。這些概念指出了自己的動態經驗(motor experience)與主體間(intersubjective)和同理過程之間的牢固神經聯繫。體現模擬(embodied simulation)的機制意味著,在觀察其他人的身體情感狀態時,觀察者會激活與被觀察者相同的鏡像神經元結構,從而生成了對另一個人所觀察到的狀態的內部模擬,其中身體狀態的這種共享使得能夠進行內隱(implicit)的理解(Gallese, 2008, 2009)。
舞蹈動作治療通過「鏡像和調頻(attunement)」來訪者的動作及其內涵,治療師可能與來訪者形成一種動覺上的關係,它的獨特之處是可以在動作層面來建立治療關係(李微笑,2013)。
舞蹈動作治療的課程中,治療師不帶評價的看見來訪者的表達,不論是言語的或是非言語的,將這樣的表達融入在持續的動作經驗裡,用一種同理的方式回應這些經驗,這就稱作同理反應(Sandel, 1993)。
動覺同理(kinesthetic empathy)包括來源於觀察、體驗、鏡像來訪者動作而引發治療師的情感反應。在治療的環境下,舞動治療師的動覺同理被定義為治療師體現化(embodiment)來訪者的感受狀態和動作質感(Pallaro, 2007)。
Fiedler(1989)也提到,動覺同理是一個身體過程,在這個過程中舞動治療師吸收、或轉化為來訪者的動作和身體表達。這時彼此之間相互作用、相互反饋的身體經驗會引起相關感受同時的回響,引起同步性也就是一種動覺同理的狀態(李微笑,2013)。具體而言,同理心取決於下述四種能力:能夠理解他人的觀點、能夠正確地識別他人的情緒、能夠體驗相似的情緒,以及能夠依據這種內在的體驗來行事(孫育智,2004)。
Fischman(2009)在一系列的實證研究的基礎上確定了動覺同理的幾個要素:修改動作(modified movement)、情感基調(affective tones)和關係質感(relational qualities),以及與心理狀態改變相關的動作變化。
動覺同理的核心是治療師對自身動覺和自我感知的覺察,以及治療師身體所感受到的對來訪者內在情感狀態的理解(Dosamantes-Alperson, 1981; Dosamantes-Beaudry, 2003)。
文章標籤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