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有一種天賦,可以感受到他人的情感,當初始相遇時,先是體會眼前這個人「心」是打開的,還是關閉的,這裏指的開關是感受對方願意開放自己接收新的事物,或是緊閉著守護自己,對他人有所戒心及防備,如果以內在感官的稱呼,會稱之為 內在「觸覺的開閉」功能。

 

我們可能都遇過團體裡有一些人,外表行為非常的友善,與之接觸時總是彬彬有禮,但卻有一種不知道他在想些什麼的感覺,覺得這個人好像戴著面具,有人甚至說:從眼睛裡看不見這個人的靈魂,或許他選擇了觸覺關閉,他有一般人的行為舉止,但真正了解他的或許只有他認為安全的人,才有機會進到他的心中世界。

 

這也是很平常的一件事,人總是需要防備及揣測他人是否有侵犯自己的心意,這也是人的本能,才有可能讓我們人類這樣的物種,能夠繁衍而不被滅絕的本能之一。

 

人人都有個能力,可以去感受對方,可以從他的行為動作裡去看見對方要說的非語言表達,人類的腦部具備這樣的能力,就像學習經驗一樣,常常練習這樣的能力,使用上就會更加的靈敏,神經連結越來越快速,反之不加以訓練,就會像生鏽的滾輪一樣轉動都吃力。

 

對方是否願意開放的接受與你接觸,是否有一顆好奇的心,也期待著與對方互談互動,內心還沒辦法開門的人,也沒有什麼對、錯,這與他的背景、成長模式有關,包含著他的生活環境,學習及社會經驗,當然還有自己獨特的特質。

 

允許自己帶著一顆好奇的心去面對每次接觸的人,也允許他人有自已的速度,當下真實的與對方在一起,可以得到好多的訊息,我學著用不評價不判斷的方式接收它,並且可以抽離自身角度,去觀察自己是否出現內在的投射,當自己不安的部分投射到對方身上,出現內在情緒或反應時,也去察覺對我的意義,對生命的意義。

 

遇見一個人讓我不舒服時,是過往的經驗、出現的畫面、身體的感知種種影響了我對他人的想法,比如,我從小討厭權威人士,所以當我遇見一個講話高高在上,覺得自己的話才是對的,言詞間會常出現:「不聽我的就會……」「誰誰誰聽了我的話就……….得了什麼成就....」「這個領域我是第一專家.......」這一類的話,我內心就會糾結到不行,甚至想要奪門而出。察覺到這與我在父權為重的家庭、台灣社會文化裡成長及自己的特質有關,要如何分辨這些是自己的議題,是我特別的不能接受,卻有些人是尊重的 或是 接受這樣的人所擁有的能力及位階,只是驕傲的人並不受歡迎,這也是社會上普世的想法。

當然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議題要去面對,俗語說:個人業障個人擔,自己看的出自己的問題,走到這一步已經不容易了,用更客觀的角度去觀察世間冷暖,至少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不用勉強自己與他人連結,不用刻意的去喜歡對方,自己選擇最舒適的距離,不要委屈了自己。

 

興奮時,身體不自主的跳耀

憂傷時,身體沈重、內縮

想說的話還沒說出口,眼睛裡已經有話

愛著一個人時,身體自動想要靠近對方

生氣時,呼吸速率加快、肌肉緊繃

 

這些都在我們日日常常中發生,我們如何去感受對方,共情對方,讓他知道:「是的,我理解你了」。

我常用的法之一,去鏡像對所表為舉止、出的表情,去一面鏡子般的應著對方的呈現,用樣去緒,感受他的內在。

開始時對方會覺得有趣,發現有人在模仿著他,當然有人會生氣,有些人會突然明瞭原來這是我現在的樣子,一般時候人不容易去發現自己一些無意識的小動作,除了在照鏡子時可以參考自己鏡中模樣,但有些盲點沒有他人點醒自己還是茫然。

在負面情緒來時困在自己內心裡面,讓他去看到自己的表象,有人會說:這是我爸常做的動作,自己都感到驚訝,原來兒時的事件影響到成人後自己的行為模式。原來困住的是自己與父親的關係,而不是單純的表面事件。

 

除了去讓他看見自己的樣子,重要的原理是去 「同理對方」,同理是去用身體理解對方及看見對方內在的情緒,與他在一起。這也是告訴他,我們在一樣的空間一樣的時間裡,正在用心的感受你的感受,你不孤單。

arrow
arrow

    舞動飛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